- 舊念何挽:時代傾城好不好?
- C.yy:對比周邊,性價比高
- 約瑟:準備入手一套
- 孔龍飛:時代傾城戶型采光好
- 黛子:你買了哪個戶型啊
- 小丸子:大家組團去看看呀

作為封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的個春節,樓市表現如何呢?一定有很多人有太多的期待,我們不妨看看各大機構的數據統計,粗略感受下這個春節房地產市場帶給我們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據諸葛數據顯示,全國重點15個城市新房成交情況整體比較慘淡,較2022年春節下降58.4%。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一線城市除上海外均為零成交,二三線城市成交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而上海新房成交量也同比下降了超九成。
近封控政策放開了,樓市利好政策也是層出不窮。近日,國家多部門重申房地產的支柱地位,可以說再次為房地產定調,肯定了房地產的地位,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未來仍有巨大潛力。
雖然對支柱地位的重申并不代表對房住不炒定位的顛覆,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更多利好將紛至沓來。既支持房企融資,又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為購房者減負。比如對套房大力支持,對第二套房要合理支持。
對此,從去年12月以來,已有東莞、佛山、南京、濟南等多個特大城市宣布放開樓市限購政策。這只是開始,接下來一定有不少二線城市也會逐步放開,即使保留限購也會明顯放松。就是為購房者買房創造便利條件。
可是按照當前的數據來看,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看。盡管我們能找出各種理由來,比如春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很多大城市的人都會返鄉,造成大城市人流減少,加上此時開發商一般壓力較小,推盤也較少,如果二三四線城市會因為憋了三年后返鄉置業回升,則可以證明樓市依然還可以。
另據58《2023年春節置業意向報告》,想在家鄉購房的人群占比僅17.1%,而這一比例在2019年春節期間達到五成以上,即使近兩年受“就地過年”政策影響有所降低,在去年也占到四成左右。
所以,事實上,并沒有因為返鄉置業給二三線城市帶來樓市回暖。即使有返鄉置業的愿望,購房者也變得越來越理性,更鐘情于有產業支撐的二線城市,樓市回暖也算是結構性回暖,或者說是嚴重分化的。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2022年中國百城庫存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百城新房住宅庫存總量為5.3億平,相比2021年底增長了1.3%;百城住宅庫存總體呈現月度拉升態勢,并且連續49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全國百城中有68個城市庫存出現了同比正增長,約占7成。有39個城市去庫存周期超過24個月即兩年,其中蕪湖和西寧的去化周期分別達到83.4個月和81.5個月。
可見,整體看,房地產去庫存的任務還很重,那些鼓吹房價大漲的人可以歇歇了。不過,我們也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一方面客觀認識當前房地產的同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各類利好政策會相繼顯效。
2023年被國家確定為“消費提振年”,作為的一項住房消費也將在新的一年有諸多利好舉措反哺我們的市場。1月28日,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召開的國家層面會議亮出多重舉措,釋放出促進經濟穩步回升的積極信號。會議指出,當前經濟持續恢復、呈回升態勢,推動經濟運行在年初穩步回升。
一年之計在于春,年初經濟運行穩步回升既是目標,也是當前市場表現出來的拐點,國家再次重申,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其實,春節前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樓市有所好轉,但春節大量返鄉人群外流,市場活躍度相比節前明顯下滑,也實屬正常。經過較長時間修復,2023年會不會成為房地產重啟的一年?或許還是游戲王的。相信不僅是房地產行業,整個經濟社會都將重回正常運行軌道。短期看,供需兩端政策將繼續加快落實,一二線城市住房需求旺盛,有望率先迎來市場復蘇。
樓市回暖還言之過早,或許會有個別城市會在3月份迎來轉機,但大部分城市依然在低位徘徊,經濟環境以及房價預期仍較弱,市場修復需要更長時間。6月份會不會迎來真正回暖呢?我們拭目以待。
掃碼置業咨詢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作者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