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模式多。據我們大致歸納可包容30種。
(1)“倒
按揭”養老。以房養老中**為人所知也**復雜的一種。 以房養老
(2)售房養老。簡單而言,售房養老就是“60歲前人養房,60歲后房養人”。大家在60歲之前,通過儲蓄存款、
按揭貸款的形式,購買
住宅,并在60歲之前還清所有房款的本息,取得該住宅的全部產權。再在60歲退休養老之時,將該住宅的產權予以出售,依靠出售該住宅的余值來養度自己的余生,達到養老保障的目的。
(3)家內售房養老。家庭內部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一種
房產繼承與贍養的特殊方式,父母在世時用擁有房產向子女出售,以換取養老用的款項。
(4)投房養老。用錢投資第二套或更多套房產,賺取錢財用于晚年養老,或用出租住宅的租金收益養老。
(5)投資返本入住。開發商將住房出售給老年住戶后,又在一定期限內將售房款項逐年向老年住戶全部返還,帶老年住戶去世后,開發商重新將住房收回。對住戶來說可稱為“投資返本入住”。
(6)合資購房。老年人需要購買適合養老的住房,但在資金不敷使用時,聯合其他機構或個人合資購房,房屋購買到到收受,老年人率先使用,帶老年人身故后,將該住房移交給合資對方享用或自主支配。
(7)購房返款養老。房產營銷機構從大規模營銷
房地產中,獲得的超額營銷費用中結余部分資金,返還給購房客戶并投入金融機構積累理財,并于客戶年老后作為養老資金。
(8)父子合資購房養老。父母與子女合資購買住房后,與子女共享
房屋產權,父母首先居住該住房,身故后將住房遺留給子女繼承。
(9)父子接力貸款購房養老。老年父母希望貸款購
買新房居住,限于資金不足,向銀行貸款已超出年齡,故此與子女一起向銀行申請貸款
買房,將來貸款本息也由父子接力合作歸還。
(10)異地養老。異地養老是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其他更適合的地域,或更為節約合理地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如城市到鄉村,鄉村到城市,如旅游養老、海外養老等等。
(11)基地養老。在大城市周邊的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域,大量建造養老基地,并附設以完備的設施服務,將城市中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基地養老,將老人原居住的住宅價值通過價值轉換,便換位老人養老所需要的現金流入。
(12)老年公寓養老。老年人到老年公寓居住養老,將原來居住住宅的價值搞活,支付公寓的各式用費。
(13)老年社區養老。老年人將自有住宅做其他處置,自己入住大型老年社區養老,用房產處置的收入彌補老年社區的
房租和生活護理用費。
(14)農家養老。城市的老年人到生態環境較為優越、交通便利或有親緣瓜葛的農村,購買或租住住房,在農村養老生活。
(15)集資合作養老。富裕起來的老年人動用自己的財力,合資建造自己需要的養老機構,并在機構中自我管理運營,舒適養老度過晚年生活。
(16)住房置換養老。通過住房資源的置換,將住房的價值搞活或居住場所發生變更,以期更符合養老生活的實際情形。
(17)售房入院養老。老年人將自有住宅出售,自己住到養老院或養老基地中,作舒適養老。
(18)售房入院+養老壽險養老。本模式是在售房入院的基礎上產生,老年人將住房出售后自己居住到養老院舒適養老,房款則躉交與壽險公司,辦理終生型的養老壽險產品,以保障終生生活無憂。
(19)租房入院養老。老年人將住房對外出租,自己用租金居住到養老機構,將來自己身故后將住房移交子女繼承。
(20)宅基地換養老。老年農民集中居住養老公寓,用宅基地換去養老保障。 (21)農房換市區房養老。以農村宅基地置換市區公寓房,以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生活保障。 (22)招徠房客養老。老年人空有較大住宅,卻空落落少人居住,現將部分空置房間對外出租,收取租金養老。 (23)購養老房養老。老年人購買適合養老的住宅,長期居住安心養老,度過晚年生活。 (24)合居共住養老。若干志同道合的老年人將住房資源予以重新配置后,合居共住一起養老。 (25)托付贍養養老。兒女整日工作忙碌,故此將自己應對父母盡到的贍養義務,有償委托他人代為履行。 (26)遺贈扶養養老。如某孤寡老人無兒無女可做晚年依靠,也無過多現金可資養老運用,卻有一套可觀的房產,這就可以同某位可靠人士簽約,由對方負責自己有生之年生活贍養的義務,到自己壽終正寢之時,所遺留房產和其他財產都留贈給該扶養人員作為補償。 (27)以房換養養老?!敖o我你的房子,我為你養老送終”,可稱為我國民間社會長期來就有的遺贈扶養的“現代版”,發達國家倒按揭房產養老模式的“修訂版”。 (28)住房出典養老。老人可以選擇住宅出典,取得整筆款項用于投資,獲得投資收益后再將房屋重新贖回,余剩部分用作養老支出。 (29)以房自助養老。2007年4月21日《新京報》報道,“上海將試點以房自助養老,公積金管理中心做房東”。與反向抵押貸款不同的是,它從一開始就變更了房屋的產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