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和他95年的小美妞要結婚了,**近在選婚房,看中了個高層小區,特意跑過來問我們樓層怎么選?
駒少爺說就是不買高區房源,好歹也買個中區房源,這才對得起自己。
大小姐在旁點頭同意,嘴里不斷念叨“中區、中區”。
當然這只能代表他們的觀點,不能代表整個消費市場。
在高層住宅售賣的實際過程中,往往低樓層(低區)房源全部售完,中高樓層(中高區)仍有充足的房源可供選擇。
這就奇怪了,明明是買高層住宅,為什么人們偏偏卻都優先選擇了低區的房源?
莫非真的是嘴上說著不要,錢包倒是很誠實?
今天就來聊一聊,
這高層住宅到底怎么選樓層?
樓層越高單價越貴?
這說法很原始。
在
一房一價政策的指導下,高層住宅一般都以底層作為起始價,然后價格隨著樓層往上成正比上升,這叫做“倒三角”定價法。樓層越高單價越貴這話還真沒錯,這也是高區房源賣得慢的誘因。
因此,開發商又研究出了更為科學的“梭”型定價法,說白了就是中間樓層價格**高,價格變量隨樓層往低往高雙向逐漸下降。
是的,就和沒有附加價值的舊式多層住宅的定價方式相同(即一、二層和五、六層價格相對便宜,三、四層被譽為“黃金樓層”,價格**貴)。
但不論是哪種定價法,高層住宅中的低區房源更便宜這是不爭的事實。
電梯坑人?景觀揪心?
先說電梯,事實上坐電梯到6層和16層所需時間肯定不同,但這個差異完全可以忽略,非要較真因此排擠高區房源,那只能是在下輸了。
不過有些高層住宅因住戶多,電梯少(或遇到檢修),等電梯的時間倒確是容易讓人心生不快。萬一電梯再發生故障,爬樓梯…(此處省略一萬字)。畢竟電梯考驗的是物業管理能力,不該苛責和怪罪高層房源。
而一般情況下高區房源的景觀視野好于低區房源,就沖著一覽眾山小的霸氣,能看見不一般的視野風景,高層房源的鐵桿粉絲也不在少數。但就高區房源景觀是否值回房價,那是仁者見仁。
當然窗外視野要是豎著幾根黑黑的煙囪那就另當別論了。
低區房源采光弱?
很多人一直對低區房源的采光有所詬病。
其實不然,即便是一樓,其采光和日照設計系數都必須符合國家規范標準。
人們常說的采光差,是低區房源相對高區房源對比所產生的差距,這一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所以若對采光有著近乎執念的要求,建議還是往上買個幾層為妥。
傳說中的“REPLACE_TEMP_1”
在信息傳遞不對稱不發達的年代,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個說法,來源無外乎是售樓小姐的真情告白或者售樓先生的冒死爆料等內部資料的套路。
我說,忘了煞有其事的“
揚灰層”吧。
根據科學實驗的實際結果來看,大氣中不同高度間顆粒物濃度只是略有差別,根本不存在揚灰層這一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一下。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條件也不同,因此所謂**好的樓層也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