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僅限于規范為了公共利益用地需要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活動。非公共利益用地需要的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與補償活動不適用本條例。非公共利益用地需要的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與補償活動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
房地產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由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依法平等協商解決。不得采用行政征收方式。
2、新征收條例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并負責本行政區域非公共利益需要的房屋拆遷與補償的管理工作,嚴格做到“拆管分離”。
3、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關于加強對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
4、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打擊、報復、追害舉報人。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將舉報材料轉給被舉報單位或個人。
5、為了明確區分新征收條例第八條“公共利益的需要”與“非公共利益的需要”用地的情形,應當以所列六項情形房屋征收拆遷后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予以認定。凡以國家劃撥用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屬“公共利益需要” 的情形;凡以招標、拍賣等公開竟價方式購買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屬“非公共利益需要”的情形。 其中第八條第(五)項規定的舊城區改建,不得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用于建高檔
住宅、別墅、富豪莊園、高檔會所等建筑設施;在確保用于建設被征收拆遷人就地安置的安置房的原則基礎上,只能建設中、低檔住宅。 否則,市、縣級人民政府不得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6、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之前,應當廣泛征求被征收范圍的公民及社會公眾意見,應當組織召開公開聽證會,經過科學論證。
7、依照本條例第十二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防止征收分配不公、社會兩極分化、突發事件等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征收決定涉及被征收人數量較多的及舊城區改建的,應當廣泛征求被征收人的意見,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征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顚S?。并向被征收人公開公布,允許被征收人查詢,接受被征收人監督。
8、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門進行房屋征收與補償的宣傳工作時,不得使用高音喇叭、不得頻繁入戶、不得使用不文明語言及橫幅標語等影響被征收人正常生活及身體健康的方式及不和諧的行為。
9、依照本條例第十三條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時,應對被征收人原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給予補償,補償標準按被征收范圍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平均價格。
10、被征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在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期間,中止房屋征收決定的執行,以**終生效的司法裁判為解決糾紛的依據。
11、房屋征收部門對房屋征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用途、
建筑面積等情況調查登記與被征收人有爭議的,應當進行復查與復核,或者依法協商解決。